查看原文
其他

“相由心生,病从心起”,大部分的病都是心病!

岐伯有道 2020-09-18


心念与疾病有着直接的关系,心灵有伤有问题会通过身体表达,许多身体疾病是假象,只是我们能看见果子的样子,不知种子在何时何地种下,又怎样发芽结果的。


疾病有今世的心念,有前世的因缘,观念、转念、让念念有爱,在爱中没有内疚、惧怕、愤怒,只有合一、和平、和谐。学习去爱自己,让身体成为爱的显示器,让心灵彰显本有的真善美之光!


人生,每一个心情,都是一个心灵的暗箱。人生,每一个状态,都是一个心灵的显现。佛教称这个心灵暗箱为:“第八识,阿赖耶识。”科学则称之为,心灵的暗箱。


人们一旦长久生了不好的心情,很快就会招致疾病到来了。有的人,害怕过多,结果能怕出精神病来;有的人,怨恨过多,招的常是横灾。


请记住,自然力是大能的。它根本不怕你有多么的强硬,就怕你总是随和谦让。凡是怨恨心重的人,人生命运绝大多数会悲惨苦痛;凡是随和谦让的人,人生命运大多会特别好,得天之道。


人的怨恨心重,这是人生灾难之根源,我们必须全力以赴把它戒除掉才行。人生若生一念怨恨心,以后就会有一个人跟你生气,或发生一件生气的事。人生若是天天如此,就麻烦了,垃圾就会堆积太多了,人生的灾害必会降临。


如果我们这一生总是爱生气,那就会总是得病。人应该多多去参:“我不应该爱生气。”这样全身的毛病都会逐渐缓解的。请记住,如果我们人生真正学会了深深的忏悔,就一定能够改变自己的人生的命运。


如果人生气少了,今后所遇到生气的事情就会少了;同时,别人气你的事也会少了。人们身体污浊之气减少了,身痛就会大大的缓解,人生命运也会随之发生改变的。


人生学会自我认识,这是非常重要的个人觉悟能力。谁能够越多找出自己的毛病,谁的觉悟能力就会越强。谁要是找别人毛病越多,说明谁的迷痴程度越深。


六祖慧能曾告诫说,修道之人,不见他人非,只见自己过。请大家深深铭记这句名言。上古的时候,人人修道,人人修心,那时人均能够活一百多岁。


对此,《黄帝内经》之中,曾经有过清晰的记载。现在,我们这一生,活得大多很惨。许多人天天都在找人家的毛病,有事总是怪怨别人,从来不懂得怪怨自己;天天总是使劲跟别人争斗,不知道,好争的人,争来争去一场空。



人的心情,可以利万物化万物;人的心情,能够滋养我们的生命。人的心情患病了,人的身体才会有病。我们的身体是心灵的显示器,我们却长久不知道,真是悲之。


在《黄帝内经》这部医经里,古人早就揭示出了这样一些简单的身心规律:“喜伤心。”“喜则气缓。”乐大了,一般会没劲儿;“怒伤肝。”“怒则气上。”所以,古人早有“怒发冲冠”之说;“悲伤肺。”“悲则气消。”哭得悲伤至极,人就会休克;“思伤脾。”“思则气结”;“恐伤肾。”“恐则气下。”

人生如果真正知道了自己的性格,基本上就可以知道自己容易患上怎样的身体疾病。


凡是爱激动的人,没有几个心脏会好的,心脑血管一般会不好;

凡是爱生气的人,容易得甲状腺,肝会不好;

凡是爱较劲、不服气的人,颈椎大多数会不好;

凡是害怕、胆小的人,肾脏通常会不好;

凡是疑心重的人,胰脏大多数会不好;

凡是没主意的人,脑袋常会迷糊;

凡是干活生气的人,肩周容易会不好;

凡是儿女不听话的人,往往腿关节会不好;

凡是认真的人,大多数会比较的清瘦;

凡是能将就就将就、喜欢积攒、不精进的人,容易会肥胖;

凡是着急的人,容易心跳加快,大多会患上高血压;

凡是害怕压力的人,大多会容易得低血压;

凡是特别爱干净的人,皮肤会容易不好,脾胃也会不好;

凡是特别爱伤心的人,胰脏多数会不好、腰也会不好,特别容易会有酸痛的感觉;

凡是爱闹心的人,大多容易得身痒的疾病;

凡是觉得人生艰难的人,往往腿脚行动起来会特别的困难

   

 “相”由心生,“病”由心起。大部分的病都是你的心态引起的!

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灵兰秘典论第八》:“心者,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。”

《黄帝内经·素问·解精微论第八十一》:“夫心者,五藏之专精也。”

王冰对“夫心者,五藏之专精也”一句给出的注解是:“专,任也。言五藏精气任心之所使,以为神明之府,是故能焉。”


“专”之为义,我的浅见理解是“乾刚独主、独断专行”,充分体现了“心者五藏六府之大主”的绝对位置。“专,任也”,亦即“任由也”。


王冰之解“五藏精气任心之所使”,准确到位。心呀,是游行于五藏六府九窍百骸间的独断专行的精灵!与《素问·灵兰秘典论第八》所言:“心者,君主之官也,神明出焉”相互参较,各有千秋,互证其妙。


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本神篇第八》:“心怵惕思虑则伤神。心藏脉,脉舍神。”

《灵枢·营气篇第十六》曰:“营气之道,内谷为宝。谷入于胃,乃传之肺,流溢于中,布散于外,精专者行于经隧。常营无已,终而复始,是谓天地之纪。”


由水谷转化来的“精专者行于经隧”,这就是血。“心藏脉,脉舍神”如果理解为“有形的心收藏血脉中的血气,血脉中的血气就是人的高级意识活动的不可须臾离开的物质基础”,而“神明”这个“形而上”的心就顺理成章的如“一定的经济基础决定一定的上层建筑”那样自然而然的产生了。


那么在此基础上再看《素问·八正神明论第二十六》所言的“血气者,人之神,不可不谨养”一语,是否就更能获益良多呢?


推广发挥一下,凡是血气所到之处,即是神明所居之处!能理解到如此地步,“不可不谨养”“人之神”的“血气”之结论就水到渠成。何况本篇明言:“夫心者,五藏之专精也。”重“心”、重“血气”,乃医家首务。


《黄帝内经·灵枢·本藏篇第四十七》明曰:“人之血气精神者,所以奉生而周于性命者也。”这又在点醒,人病不病的大关键在“心”呀!奉生的低层次在“血气”,高层次在“精神”,也只有从“心”入手,才能做到“奉生而周于性命”。


所以为医的低级手段从“血气”着手,“气血冲和,万病不生。一有怫郁,诸病生焉。”


为医的高级境界从“调神”切进,四气调神、生气通天、藏气法时,自然天人合一,何病而有呢?


“病由心生”一句,就涵盖了万病,你不得不惊叹于文化的积淀,智慧的至高无上。


低级态,血肉之身躯病,不外“血气”所生,主于心;

高级态,精神层次,“神”之病,亦在心,“心主神明”。


所以一大部《黄帝内经》,一个字赅之曰“道”;而赅其中的人之用,亦是一个字曰“心”也。


我得此结论的认识论、方法论,不外乎阴阳之道。“不可不谨养”,也是从低级、高级两个方向上着手的:从“血气”上调身,于“神明”上调心,归根结底就是谨养于心。


“谨养”二字大具深意。谨者,敬慎也。养者,修养也。敬慎于道,顺之而不害为养,戒其私欲不合于道的为修。能知“谨养”二字,恪守之,何病之有?何患之有?


儒家曰:“修心养性”,即“修养心性”。

孔子曰:“己所不欲,勿施于人。”

又曰:“忠恕而已。”“一以贯之。”以己心推及人心、众心、天地心。忠恕于道而一以贯之矣。


孟子曰:“恻隐之心,人皆有之。”“我善养吾浩然之气。”“恻隐之心”即生生至德,“浩然之气”就是以天地万姓之心为心了。


能得真“心”,何惧病哉?又有何病哉?天无病,圣人亦无病。是为“病由心生”论。

病由心生:病与疾——心病如何导致身病?


为什么身体通道会出现阻塞呢?很大一部分是由于情绪,小部分才是因为外力造成的。人生气时会觉得心理难受,就是因为情绪影响内动力,损害五脏里的精力,引起身体能量的内燃耗,就是内耗。情绪比外界的环境不好更影响我们的身体。所以体内环保还需从情绪入手。身体像是我们历史的记事本,藏着所有的记忆,创伤和故事,它通常以疾病的形式提醒着我们。


情绪以一种信息形式在神经和经络传导,当某种情绪过大,传导神经就会受到破坏,堵在那里,形成一个记忆。我们身体的背部肌肉对应着不同的脏器,通过按摩可以了解在状态比如:


  • 肩颈板硬、酸痛,通常是愤怒积压而成。

  • 左侧肩胛骨与背椎间板硬,易导致心脏问题,主要由伤心、委屈等情绪累积。

  • 右侧肩胛骨板硬主要由于抱怨、不满等情绪积压所致,易导致胃部炎症。

  • 后背部板硬的人通常具有讨好性人格,会出现内分泌失调,代谢紊乱,并且容易得糖尿病。

  • 腰椎板硬主要受恐惧的情绪影响,易导致肾虚、肾炎和腰椎间盘突出等问题。

  • 低椎僵硬的人要注意抑郁症的倾向,因为经常会独自生闷气。


为什么会如此神奇,一摸一个准呢?



中医一直讲致病的几个因素,无非是六淫七情,六淫是我们可以抵御的,风邪寒暑燥湿,通过我们的皮肤进入我们的身体。热了可以找个阴凉地,冷了多穿一些,只要我们起居有节,能按四时而生,符合自然规律,就可以抵御外界之病。


七情对身体的影响比较复杂。哈弗大学曾有一个调查:90%的病来自我们的内在,来源于我们的情绪,大部分癌症病人与父母关系不好,负性情绪过多,抱怨消极情绪在生命中占大多数。


黄帝内经里有五脏与五志之说,每种脏器代表一种能量,代表一种情绪。其实情绪就是一种能量,如果我们长期处于情绪当中,它会形成一种物质留在我们的身体里,阻碍我们吸收正常的身体养分,造成身体器官功能失衡,从而破坏身体内部平衡系统,造成疾病。


打个比方,当一个人心中有委屈和害怕的时候,心里会听到一个“木”的声音,闻木声则惕然而惊,这伤的是胃经和肾经,人时常会有吐的感觉,腰会很不舒服,皮肤会很粗糙,而且长向心肉,肚子大,腿很细,当这样的情绪起来的时候,人想喊。


农村中,有一种病,就是疯了。中医有句话,就是登高而歌,弃衣而逃。经常想喊,动作不受控制,不穿衣服,到处乱跑。过去,我们会把这类人送精神病院,吃药,这样,就会把一个人害了。其实,这类病症,是胃经和肾经萎弊。胃经是从我们的第二个脚趾,沿一定的路线,通过心包,到我们的脸上。


当我们受到很大委屈,堵住我们的胃经的时候,一,是影响我们的胃,二,是影响我们的心脏。


在中医中,心脏是君主之官,神明出焉。主神明。当心包受到伤害,被萎弊的时候,人就失去了理智,失去了认知。而关于肾经,当我们受到惊吓的时候,我们会觉得我们的脊椎从后脑处嗖的一下凉了下去,会一直凉到我们的肛门和骶骨。中医中说,恐使气下。当我们有恐惧的时候,感觉我们的气从后脑处,一下向下,聚集到我们的肾经上。所以,刚才我们所讲的这种症状,就是我们的胃经和肾经,被堵塞了。


容易焦虑的人,身体的体型是如何的?容易焦虑,就是思虑过度,就会伤脾,人的体型就会背齁着,背隆起,因为在焦虑的时候,身体会挛缩。


相由心生,当你的情绪是如何的时候,身体体型就会变化,会按照你的情绪去塑一个型出来。这样的人,肺经和脾经就会出现聚结,背部会有隆起。思伤脾,脾为土,土生金。思虑过度,会生忧,忧伤肺,而肺主皮毛。所以,长期思虑过度的人,会容易得皮肤病,有很多牛皮癣患者,就是思虑过度。


在治疗很多皮肤病人的时候,需要去了解一下病人的情绪,大部分的皮肤病人,都与其情绪有关。有些传统中医,认为牛皮癣是湿热引起的,所以用寒凉的药物治疗,反而会引起尿毒症。其实许多药物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,都有素毒。中医中,五毒为攻,五谷为养,五果为助,五畜为益,五菜为充。我们人是通过谷、果、畜、菜为养的。尽量不要吃药。


中国古代经典医著《黄帝内经》,不是一部医书,更多的是一本养生学,其中说到,上医治胃未,圣人治未乱。就是在危急还没有出现的时候,就先把它解决了。如果我们每个人都知道如何养生,如何防止病的产生,我们就已经恢复健康了。


我们每个人都是医生,我们每个人的身体就带着一个医生。我们绝大多数的病,都是我们后天得的,都是我们自己买来的。


在我们的五脏当中,我们的肝是藏血,补血作用的,如果我们把我们的五脏比作一个国家的话,肝就是一个将军,肝起到了保护我们身体的作用,肝补血,身体是依靠血液中的营养生存的。脾主土,就如一个国家的皇后,母仪天下。起到蕴化的作用。


心主火,属于一个国宝的皇帝,心脏是不受邪的,心包经就是代替君主受邪的。(而如果心脏受邪,比如风湿性心脏病,那就是内邪的,就无法救了)。心包经最后走到檀中穴,当我们感觉心中不舒服的时候,就是我们的檀中穴部位有感觉,会觉得这个部位纠到一起去了。这就是我们的心包受邪。这也是为何当我们伤心的时候,后背左侧心俞会隆起,因为隆起的部位,对应前面的部位就是心包经。


经常焦虑,得皮肤病的人,除了背部隆起外,这个部位是不通畅的(下腰部分椭圆形),焦虑后,会造成恐惧,肺为金,金生水,所以接下来就会伤害肾经,所以,这个部位就会不通畅。大家要注意,每一个情绪是互相转化的。



容易被激惹,容易暴怒的人,其实他的内心是弱小的。因为他的内心没有力量,所以才会发怒。他底层的情绪,就是恐。而真正厉害的人,其实内心是平缓的,是如如不动的。

我们的肾,就是我们的要根。农村中有一句话,十个胖子九个富,就怕胖子没屁股。其实,人的屁股代表人的肾,如果这个人很胖,但他的屁股是尖的,上半部是瘪进去的,没有弹性,那他的内分泌是有问题的,肾肯定是虚的。这样的人,他的承担能力就差,他的内心的稳定力就差。还有一句话,十个瘦子九个贫,就怕瘦子没精神。精神来源于肾,如果这个人瘦,但精力很充沛,这样的人,就有财富。肾在生活中,代表财富,在生命中代表了根本。



道德经中记载:“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”。“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谿,为天下谿,常德不离,复归于婴尼”。 雄,就是生长,生发,雌,就是根本,知道发展,同时要懂得守根本,这样的人,就如天下的溪流,周围所有的水都会流入溪流中,就会长期得到,恒常德性就能始终存在,最终回归婴儿的状态。每个人只有懂得如何做人做事,身体才能健康,健康和我们的行为是息息相关的。


肥儿茶-健脾消食化积-成人小儿都适用

健脾强肾壮骨话补钙 - 后爱傲骨无双

疾病要断根,关键是养心!这四招妙不可言

大病要康复,关键是养心 - 兼谈性理疗病

一位八十岁老中医送给病人的真心话

李辛:大病是吃出来的吗?未必!80%的疾病跟心理因素有关

人类身心疾病均源于自我冲突

读经,最佳的身心修炼 - 读书可治病

来自心灵的疾病

治病,必须从心开始才能根本痊愈(写给每个人)

治病先治人 治人先治心,但是什么“心”?

生病,是身体为心灵买单:你有多少疾病,就有多少被压抑的情绪

国学堂之梁冬对话刘力红:心性与疾病

闲谈疾病:“心”五毒对疾病的影响

中医教授刘力红,如何看待刘善人的性理疗病方法?

传统跪坐养身又养心:早上跪坐30秒可治腰痛

========== END ==========

温馨提示:本平台分享健康图文信息,仅供大家参考学习,不作为医疗诊断依据。如有需要,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。

⊙版权声明:文章源于网络,如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

为人父母者,不知医为不慈!为人子女者,不知医为不孝!

找不到好中医?不如自己学中医!

本号菜单中, 有完整的入门系列, 视频系列. 欢迎大家学习.

学习古中医, 伤寒论经方传承

厚德载物!草木金石仅除身病,正己培德方祛心魔!

祈愿:天下和顺,日月清明;风雨以时,灾厉不起;国丰民安,兵戈无用;崇德兴仁,务修礼让;国无盗贼,无有怨枉;强不凌弱,各得其所;人无病厄,富贵康宁;长寿好德,善始善终.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